四川首个“袋鼠宝贝之家”落地成都高新!
发布时间:2025-08-29 作者: 主题系列
据悉,该项目将通过课后托管、素质教育、城市融入等服务,全年开放1350小时,预计服务1500人次,为奔波的骑手解决子女看护的后顾之忧,传递“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城市温度。
成都高新区始终关注新就业群体各类需求,此次落地的“袋鼠宝贝之家”是在新就业群体子女关爱维度上的关键突破。项目是在省委、市委社会工作部门以及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精心指导下,由成都高新区工委社会工作部、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成都高新区总工会、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办事处以及美团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通过“政府引导、公司参与、社会协同”模式,整合资源回应新就业群体刚性需求,推动关爱服务常态化。
启动仪式上,骑手及其子女代表共同为肖家河站揭牌,辖区儿童以涂鸦方式启动项目,现场氛围温馨热烈。中通快递桐梓林网点负责人樊建川作为骑手代表参与了此次活动。他从事快递行业近十年,家中两个孩子常因工作繁忙无人照看。
‘袋鼠宝贝之家’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孩子有了安全的学习和玩耍空间,我们工作也更安心。
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持续深化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建设,此次启动仪式现场,成都高新区又同步推出了多项“暖新”举措。
“暖新学院·高新分院”由市委社会工作部、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等联合共建,打造新就业群体技能提升新平台。学院依托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高新校区)实体教学阵地,同步搭建云端学习平台,扫码即可接入课程资源,开设创业指导、职业技能提升等课程,“线下+线下”的灵活方式,让骑手等新就业群体可随时随地为其职业发展“充电”。
“彩领之家”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高投安居·紫薇公寓(天府二街店)将于今年10月投用,首批28套112个床位(每套房租金800-1000元/月,每张床位租金低至200元/月),可有效缓解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一线群体住房压力,让奔波的劳动者在城市中拥有温暖港湾。
从助力职业成长的“暖新学院”,到温暖安居的“彩领之家”,再到关爱下一代的“袋鼠宝贝之家”,成都高新区正以系统性、长效化的服务,构建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归属感与幸福感。
结合717骑士节,本次活动紧扣新就业群体实际的需求,推出系列专属关怀。活动现场向骑手群体发放夏日清凉礼包,包含防晒帽、藿香正气水、冰袖等防暑物资,以及涵盖快递派送技巧、高效路线规划、异常订单处理等内容的工作手册,助力骑手提升服务效能、解决工作难题。
同时,现场设置技能提升站、健康加油站、能量补给站等服务站点,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权益保护、健康咨询、物资补给等全方位支持,切实增强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袋鼠宝贝之家’的落地是成都高新区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的又一创新举措。我们通过系统性服务,从权益保障、职业发展到子女关爱、安居保障,全方位回应群体需求。
未来,成都高新区将持续深化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建设,联动相关行业部门、平台企业,拓展更多惠民项目,优化发展环境,让每一位新就业群体劳动者在高新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归属感与幸福感,为城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温暖新动能。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正常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工业与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鼓励卫星通信在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城市治理等各行业各领域创新应用。
8月26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成就。
王蜜所在团队养蜗牛的装置和她用指甲油给蜗牛壳做的标记(首次发表,非授权禁止转载)。在中科院地球环境所,针对蜗牛壳体季节尺度研究,副所长晏宏提出的理念是,用空间换时间。
8月8日至12日,第十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近年来,更多养老机器人在家中、社区及养老机构落地应用,从桌面式机器人、轮式底盘型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人机共栖”的智慧养老图景正加速照进现实。
作为海洋生物医药研发的特色方向,海洋中药尚不能够满足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其开发和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产业转化环节,郑明月指出,应借鉴“算法开发—标靶确证—临床转化”范式,构建海洋天然产物专属数据库和AI工具。
一项近日发表于《应用生理学、营养学与代谢》的研究发现,摄入动物蛋白质食物与更高的死亡风险无关,甚至有可能降低与癌症相关的死亡率。论文第一兼通讯作者、加拿大营养策略公司负责人Yanni Papanikolaou表示,“综合这类观察数据与临床研究,很明显,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均有益于健康长寿。
近日,我国科学家利用中国空间站上的无容器材料科学实验柜,成功把钨合金加热到超过3100℃,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项工作不仅验证了我国自主设计的空间材料科学实验柜有很优异的性能,也积累了大量的超高温材料在轨实验的原始数据。
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AI应用已渗透社会生活各领域。深入分析AI“信口开河”成因,需从技术、数据和监管三个维度进行考量。(摘编自《工人日报》,原题为《防止AI“信口开河”,技术伦理建设刻不容缓》)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日前批准发布《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及多式联运技术方面的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起实施。动力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安全高效运输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
截至2025年8月22日,今年中国空间站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实施58个科学与应用项目,实验次数2.6万余次,上行科学与应用任务800余公斤科学物资,下行空间科学实验样品27种,获取科学数据110TB。
暑期,不少家庭选择前往户外戏水游玩。胡越凯介绍,大家常说的“食脑虫”属于“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多生于潮湿的土壤和淡水中,包括福氏耐格里属阿米巴原虫、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和棘阿米巴原虫。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院士团队的汪程远副研究员,携手香港大学等机构科研人员,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中玄武岩岩屑的系统研究,揭示了月球年轻火山活动的源区特征与热驱动机制。该研究不仅刷新了人们对月球热演化历史的认知,也为解释其他无大气、小型天体的火山活动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联合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国际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定量评价了地震后河床沙这类粗颗粒沉积物通量及其长期变化,揭示了地震对河床沙的影响远比预期更大更久。
23日,在南海中沙海域的“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上,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圆满完成首次深海试验,全面验证了整机系统的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
从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项目一体式余热导出原理验证试验顺利完成。
我国科学家对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开展了系统性研究,成功揭示了月球年轻火山活动的源区特征与热驱动机制。